Andy是MarTechApe第一期《增长营销学徒计划》的学员,在报名课程之前,正经历公司全组被裁的职业危机。在增长营销训练营中, 他积极参与了团队的增长实战,把项目导师培训的课程内容都付诸实践,通过项目提升了个人履历与背景,在项目结束后成功跳槽到全球第二大广告集团奥姆尼康(Omnicom)担任Senior Marketing Analyst。
今天我们就采访了Andy,让他坦诚地给我们的读者们分享一段非常接地气的面试、求职和跳槽的心得体会。他的分享真的非常坦诚,甚至有失“政治正确”哈哈~但是,往往就是这些台面上很少说的话,才是最有用的经验啊!- 从传统营销到数据驱动营销,我怎么为自己铺设职业发展路线
本科:国内985,专业财会类
研究生:美国,营销分析项目(Marketing Analytics)
第一份全职:洛杉矶知名娱乐公司,PR岗
第二份全职:加州创业型媒介代理商,媒介分析师
第三份全职:加州奥姆尼康Omnicom,高级营销分析师
1.看似“没意义的事”让我找到职业方向,非盈利机构的志愿者经历帮我找到脚下之路
我自己算是比较能折腾的人,本科学的是财会,但一点也不喜欢。毕业后在国内娱乐经纪公司做过一年公关,然后出国学营销。在美国的学校做过CSSA主席,接触过城市当地其他学校的学生和城市里的商家。当时很多人跟我说你干嘛浪费时间做这个,没有意义。但是很多你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他在未来的某个点上一定会给你回报,只是你自己当下不知道。我非常认同的是,除了读书以外,一个人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做一些别的事情,通过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帮助自己发现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
相比从小到大都在发展兴趣爱好、探索自我的美国学生来说,中国学生普遍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其实你的职业热情都来源于你的生活爱好。比如我有些闺蜜就跟我说她特别精通艺术传达、精通化妆,那可能证明你对时尚这个圈子是感兴趣、有潜力的。有些人可能喜欢旅游,那可能就对旅游、出行、共享民居比较感兴趣。有些人喜欢追星,那可能你就是对娱乐行业感兴趣。这些东西其实你都能在潜意识里感觉到。我知道自己会比较擅长娱乐行业,那是因为我平常会自己拍一些视频、做一些influencer的东西,所以我知道我在这方面是有sense的。那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之后,怎么一步一步去积累去实践呢?
我建议不管什么阶段的人——学生、职场新人、职场老兵——都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领域的non-profit的东西,我自己现在也还是在志愿帮别人做一些公关的东西。一方面,在non-profit你会认识到很多不同行业的人,也许会让你figure out你喜欢做什么。而且这些人你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refer你/帮你,都不知道。这个只有你做了才会知道未来怎么样,但你不做肯定是没有的。第二,可以了解一些不是专业本身的技能,这些技能说不定以后就会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2.从传统营销再到数据驱动营销,如何给自己的职业生涯铺设轨道虽说我在美国学的是营销分析,但其实当时对这个行业依然是比较无知的。项目的课程内容和市场的需求似乎并没有做到无缝衔接,所以我和很多同学一样都比较困惑到底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研究生毕业后,我运气比较好,幸运地进入洛杉矶的一家娱乐公司从事营销和公关相关的工作。虽然有了第一份全职,但当时的我和大多数刚踏入职场的人一样,对整个行业、未来的职业路径还是很模糊的。
其实很多人对行业的了解都是通过业余的学习——每天下班之后的紧锣密鼓。在我的第一家公司,由于我的工作内容比较偏传统营销,所以我对前沿的营销技术、广告技术并没有太多认知。但这些领域对我职业的发展——也就是我的下一步路该怎么走——非常重要,所以我很希望在上班之外多学点东西。
当时,我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了MarTechCareer的公众号,就先学了他们的程序化广告、搜索竞价广告、数字广告行业解析等行业入门级的课程。这对我了解digital marketing和整个广告行业的全局很有帮助,最起码搭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在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就比较明确地希望可以转型去多做一点和营销有关的数据分析类的工作了。
确定了我想转型分析类岗位后,我就开始进入学习模式,缺啥补啥。我刚刚说了我的工作内容比较偏传统营销,很少有数据分析的成分,所以我在MarTechApe上报名了Excel的课。因为几乎所有分析师岗位面试时都会有Excel task,而MarTechApe的Excel课又是面试导向的,所以在短时间内帮我准备好了面试。除了Excel,我还报了他们的SQL、R、Tableau,虽然自己在学校里学过,但实际在industry的工作中应用的话我觉得还差点,但他们的课都是工作导向的,所以整体来说对我的帮助我觉得还蛮大的。当时通过学了这么多东西,我终于成功跳到了一家创业型媒介代理商做媒介分析师,开始真正从事分析师的工作。
但是好景不长,在这份职位上工作了半年后,Sizmek(美国知名广告投放公司)宣布破产,而我所在的这家代理商高度依赖Sizmek,这样呢就导致我们公司决定重组,我所在的组直接面临整组被裁的危机。Image source: topresume.com
在美国,因为国际生普遍有身份的困扰,所以职业变动其实都是特别折腾人的。在得知我们组有可能整组被裁时,我的心情是奔溃的,而且好不容易转型分析,其实心里是非常希望在这家公司多积累一点的。但,现实让人顾不上奔溃太久,我得赶紧开始找下一份工作。
通过训练营积累增长营销经验,成功跳槽全球第二大广告集团
报名增长营销是因为,虽然我当时的工作本身涉及到要去帮客户分析广告表现、帮客户做一些广告追踪,但是我接触的营销渠道很有限。而不管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都会在面试的时候问到关于增长的问题,他们也更喜欢懂增长的人,所以我想了解增长营销的整体运作方式。因为这些平时的积累和学习,我在面试的时候反而就没有刻意做特别多的准备。当时我在面试Omnicom的时候,面试官问我的东西很多都是我平时积累的,以及在周末的增长营销课上学到的。在电话面试和onsite的时候我的manager对我非常满意,我们聊得很顺畅。我最后一轮的时候是我们整个西部地区的总监来面试,他的问题都挺硬核的。比如,有没有dmp的经验,dsp你做过哪些,dsp做过这些的话平常做过哪些campaign等等。
我比较庆幸自己一直保持着业余学习的习惯,即使在我成功转型分析师后,也依然没有停止学习。因为我始终觉得,并不是找到工作了就万事大吉,因为不管你是OPT还是H1B,这些身份其实都是脆弱而不堪一击的,所以要有忧患意识。只有一直学习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3.面试时,要采用美国人的面试观,要有故事,要做足功课
中国人通常的心态就是:我要全部准备好、100%准备好以后我再开始投简历。但美国人不是这样的。我和在Netflix和Google工作的人聊,他们都说,从美国人的就业求职观念来说根本不是这样的。他们常见的美国求职者,有的东西你问他们他们也不完全会,但他们善于表达,只要能把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讲成故事,能把自己知道什么、做什么讲清楚,然后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潜力就行了,这才是美国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最想看到的,他们本身也没有要求你完全都会啊。
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很多时候大家是没有industry经验的。大部分人可能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没有很多经验。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简历上写project experience项目经历(不管是学校的项目,还是外面报的课都可以),然后面试的时候可以把project experience融进去。具体就是看一下岗位要求然后想一想有什么项目可以结合。
我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想转型做数据分析方面。他的专业是偏传播communication的,曾经帮学校网站做过用户增长,但是做的事情比较偏内容content,如优化社交网站帖子和图片来增加曝光和点击量和注册量。这段经历虽然没有什么数据分析的成分,但其实可以转化成一个很好的故事去说服面试官,因为很多东西是可以在面试前临时去补的。比如如果不太懂数据分析的东西,那你可以去看MarTechApe的课。从课里学到的东西就可以揉到自己以前的经历里。
在求职时,我们一定要向美国人学习。我跟美国人聊,他们可能也没做过什么,但就是把自己之前做过的东西与行业知识和理念去结合一下,让别人觉得make sense就可以。所以我给我朋友的建议就是,只要在面试时别人问到有关战役优化的经历就一定要提A/B testing(点击查看A/B Testing),让别人认为你对A/B testing有概念。做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些数据和报告,面试时要把数据分析的过程说出来,去说服面试官。但是千万记住,一定要把A/B testing吃透、把数据分析过程吃透,你才能够说服面试官。那在工作中没做过怎么吃透呢?业余时间去学啊!
Image source: optimizely.com很多人都困惑的是,在面试中,哪些地方可以编、哪些地方不能编?其实面试不存在编与不编,只存在“讲故事”和“做功课”。
首先我们要知道,大多公司都会有training,所以他们其实不要求你什么都会。比如公司加入在职位描述上面写希望候选人会R语言,那么面试官真实的期待是你会50-60%就ok了,只要候选人有学习能力、在工作上能独立解决R语言的问题(不管你是原本就熟悉代码,还是要依靠搜索谷歌,只要你能搞定就行),就是合格的候选人了。而证明你自己有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关键就看你怎么在面试时做storytelling了。
上面就是“讲故事”的部分。然后我们说“做功课”。美国人非常看重你有没有诚意、有没有做足功课,这体现在,只要是你自己写到自己简历上的经历,你必须100%清楚其中的过程、细节、原理。不然,如果你自己在简历里写自己有过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经历,而当面试官问你细节时,你又说不出所以然,那你就会被认为是不诚实。那样的话,即使你其他方面表现再好,公司也不会要你。
那简历上,到底要不要写自己没有做过、但是与职位要求很相关的事情呢?我只能说:有些人,自己明明做过,但也说不清楚过程,在面试官看来好像这段经历是假的一样;而有些人,即使没做过,但研究透彻了过程,把过程揉到自己真实的工作经历里面,面试时侃侃而谈,仿佛真的做过一样,而他确实也只差亲自做一遍了。
我从来没有特别害怕behavioral questions,因为在准备面试时我都会提前准备一些素材,把前两三年的东西理一遍,然后看哪些东西可以用的、有哪些素材。这个就跟准备托福口语一样的,你要知道有哪些素材你才知道有哪些点可以跟他说。
第二,不要死记硬背。面试最忌讳的一点就是背书。很多人可能觉得把东西背好,到时候人家问我什么就背出来就好了,电面的话还能直接对着稿子读出来。但是背出来或读出来的时候你是没有感情的,面试官面过那么多人,人家一听就能听出来你到底是在说还是在背(除非你是一个很好的演员)。
我一般的策略是我不会直接把东西背下来,但我一般每次会列bullet points出来,至于怎么说我会自己在脑子里过一遍,但是不会死记硬背,知道说什么就可以,所以聊的时候会偏现场发挥性地去说,这样别人不会觉得你在背书,而且中间会穿插小幽默、笑一下之类的,就会让面试官觉得你的性格是有色彩的。
大家面试都会紧张,但我觉得应该抱着相对娱乐的方式来看它。找工作就跟相亲一样,就是缘分。你应该把面试想像成,你想追求一个人,你当然要展现自己的魅力,但你也不能让对方觉得你太过,或者ego太大。所以,严肃和轻松要混合使用,才会效果更好。
看了Andy的经验分享后,你是否好奇,帮助Andy在全组被裁危机之际成功跳槽成为Omnicom高级营销分析师的《增长营销训练营》具体是个什么项目呢?
增长营销(在几年前也被称为增长黑客)已经是产品和营销的交叉领域里最热门的职业了。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有在产品团队里负责增长的工作经验。因此MarTechApe根据各大知名公司的职位要求设计了《增长营销学徒计划》,这是一个历时2个月的培训+见习项目。我们与纽约科技产品咨询公司gorillatap studio展开战略合作,为学员提供帮助该公司的社交类和电商类app产品进行用户增长的实操平台,让学员亲自管理公司的美元预算。通过五大模块,来手把手地帮助大家掌握增长营销的必备技能和项目经验,并且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履历背景。
在这个学徒计划中,会有一位项目导师培训大家做增长,导师是在纽约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级增长营销经理。学员将在项目导师的带领下,负责为APP产品制定全方位的增长战略,并将工作成果汇报给管理团队。在培训和实践中,学员将会全面了解和运用各种付费以及自然的增长渠道,并学习操作美国主流广告平台,如Google Ads、Facebook/Instagram Ads、Google UAC、App Store关键词竞价广告等等几乎是美国全部营销渠道的增长战略与执行方法。除此之外,还会学习移动归因与A/B测试,来优化app的营销漏斗、增加产品的转化率,学会计算KPI、LTV等关键指标来进行数据驱动的营销决策。在最后的组队竞赛与成果展示中,学员还将学习报表制作和数据故事挖掘,并会向合作企业的CEO与CMO展示成果。
所有学员在项目期间会获得简历精修及面试辅导,项目结束后除了获得个人和团队的综合表现反馈之外,还会获得结业证书及行业推荐信。在比赛中获胜的学员还将获得合作企业的实习或全职的return offer,像Andy这样的职场人士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来获得职业转型。
报名咨询
联系课程助手,发送”增长营销“即可报名咨询:
小助手
坚持学习,保持职场竞争力,选择MarTechApe!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