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了那么多,为啥还是找不到理想职业?
以下文章来源于奴隶社会 ,作者秦华
不端不装有梦有趣的原创文字,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讲自己的故事。我们有高大上咨询公司合伙人,挨踢界的连续创业者,顶级VC合伙人,著名科普作家,公益人,和很多很多朋友。加入奴隶社会,也加入我们的社区,相信你在这里一定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作者:秦华,金融从业十年,现为职业教练,专注于帮助人们认知自我,创造内外一致、知行合一的理想职业,著有《写给孩子的财商启蒙课》。作者公众号:华说职场人生( ID:Coach_Lily )。
一诺:今天文章的作者秦华是奴隶社会的早期作者,她曾从事金融行业十年,现在是美国认证的职业教练,致力于帮助人们认识自我、挖掘内在驱动,在职业中做出知行合一的选择。她也写过一本童书,旨在引导孩子理解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内心的需要和渴望,学习在资源限制和不确定中做出最优选择。
1月30日,秦华老师将在纽约开设一场线下职场心理工作坊,为大家解答职业发展上的问题。想要参加的朋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长按二维码,报名workshop
作者正文:
我在商学院读 MBA 的时候,职业办公室让学生们做了一个性格测试,帮助大家了解什么样的职业更匹配自己的天赋。我记得测试后得到了满满一个文件夹的分析,但其中有一条让我立马决定把这个文件夹丢在一边。
“简直是天方夜谭!”我心里想。
这一条分析说,艺术家是适合我的职业之一。
艺术家?开什么国际玩笑!我非常肯定这是离我最远的一个职业了!
我自认为从小就是一个只会考试的书呆子。认真听课,好好作业,争取高分。对于艺术,我就像一个土了吧唧的小孩,只能远远地观望、流着哈喇子羡慕着。
说我只能远远地观望,这并不公平,因为其实有一个终身业余表演艺术家就在我身边 – 我老爸。他就是属于那种自带艺术基因,没有受过任何科班训练就自学相声、唱歌、黑管、萨克斯,从中学开始就活跃在舞台上,直到现在年近古稀还在聚光灯下表演。但是,恰恰是这种和艺术近距离的接触愈发让我觉得自己离艺术的远。我小时候唱歌会跑调,画画不得章法,学了一段吉他后在沮丧中也放下了。我断定,艺术细胞绝对不在我爸给我的基因传承中。
天方夜谭的测试结果居然没有错?
时间快进 14 年,我成为了一名职业教练,出版了一本童书,拍了一部获奖纪录短片,弹起了小 U,拿起了画笔。我仍然不是艺术家,但我看到了爸爸在我身上的影子 — 创造力和自由精神。
回想起那个测试结果,显然,它并没有错;然而,它对于我探索出自己的理想职业,却没有什么用。
许多人心里都揣着这个价值连城的问题:什么职业能让我每天早上迫不及待地从床上跳起来?很多职业咨询师对此有一个无比正确的简单答案,就是下面这张韦恩图:那个能让你觉得没有一天是在工作的理想职业就是热爱、擅长和市场需求的交集。
于是,很多人就求助于能够帮人科学、精准地发现自己的天赋优势、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的测试工具,寄希望于测试答案能让自己挖掘出那个神秘的宝藏。
我思考过好多次,如果当年我认真严肃地对待那个测试结果,是不是就可以节省宝贵的十年时间,避开所有的弯路,直线走到现在的地方?
在反复分析之后,我的结论是:并不能。
为什么测试没错,然而却没用?
当年的我有一个财务金融专业的本科学位,在美国读了一年的会计博士,然后又转到了 MBA。我当时知道的所有专业知识就是财务会计。除了从博士项目辍学之外,我一路走来的路线都是笔直笔直的:好学校、好公司,好学生、好职员。把手里该做的事认认真真做好,我自然就被一条隐形的传送带送到了下一站。虽然我放弃了读博,但我又马上跳上了离它很近的另一条传送带,和之前的直线道路快速便捷地对接上了 — 毕竟,读 MBA 后进大公司是商科毕业生最常走的路。
那个时候,就算有一个能解开我所有基因密码的人来跟我说,“Lily,财务会计真的不适合你,你骨子里是个追求自由的创造者。”我想我会马上对他说,“这听上去很美好。但是,how?!”
艺术创造的海洋浩瀚无边,我从哪里跳进去?对艺术一窍不通的我,即使跳进去又能扑腾多久?还有还有,谁给我银子去做这么一件不靠谱的事情?
所以这就是测试工具的局限:它无法把你指向一个具体唯一的职业;它也无法告诉你该如何跨越现在和理想之间巨大的鸿沟。但这还只是表面的问题。
Source:Unsplash
往深里看,测试工具还有两个重大缺陷:
1. 即使你很幸运地发现了与测试结果相匹配的职业,这并不能保证你会对这个职业永葆热情。不要以为做了热爱、擅长的事情就不会遭遇职业倦怠和上升瓶颈,事实上,这些让人辗转反侧的烦恼一个都不会少。那时候,你会很容易怀疑:也许这不是我的理想?那我的理想是什么呢?再做一遍测试吗?(“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真的只是童话,无论是对婚姻还是职业,我不骗你。)
2. 自我认知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越测试所能给出的结果。天赋优势也许决定了你的出厂设置,但是你的知识技能、兴趣爱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阅历不断拓展的,而价值观和使命感更是被境遇和个人选择所塑造。所以,自我认知是一个动态的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想职业的模样也在随之演变。
所以在我看来,职业/性格测试是个很好的静态分析工具,可以当作认识自己的起点,但是它无法帮助你在困惑迷茫的时候摸索出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视角。
Source:Unsplash
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当你在周三为一周过半感到庆幸、在周日为新的工作周的来临无比郁闷时,你本质上渴望的其实并不是理想职业本身,而是那种自主地想要工作的状态。所以,如果我们把“如何找到理想职业?”这个问题修改成,“如何加强对职业的自主性?”,这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视角:驱动力,也就是行为背后的动机。
很多人可能听过外部驱动和内部驱动的区别:外部驱动是为了实现某个结果,通常是为了趋利避害,而内部驱动是为了享受做事的过程。只是为了工资单而去上班显然是纯粹的外部驱动,但指望找到一个理想职业后就一步到位、抵达内部驱动,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转变能如何实现呢?
我半年前接触到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创建的自我决定理论,这套理论中有一部分就是有关驱动由外向内的连续演变,仔细研读后让我欣喜不已。基于这个理论,随着驱动力的不断内化,人的自主性就越来越强。这完美地解释了我自己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也在我的客户和学员的转变中得到证实。所以,如何将外部驱动内化就是我想要的答案!
Source:Unsplash
现在来看看这个神奇的外驱内化过程包括哪些阶段。(高能预警:前方内容有些烧脑,建议读者先喝杯水再继续)
a. 当人们的行为和外部奖惩直接挂钩时,这就是外在调节型驱动,也就是经典的“胡萝卜加大棒”。工业社会中的薪酬激励制度就是基于此。根据盖洛普公司近年来的问卷调查,在美国大约有高达 70% 的员工只是“看在钱的份上”去工作!中国的情况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看来,这种驱动是大部分人早上“被迫”起床的原因,最缺乏自主性。
b. 接下来,当人们的行为是为了证明“我是有价值的”,或者为了避免事情做不好后感到焦虑和自责,行为就会自主一些,驱动演化为内投调节型。
将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完全建立在职业成就上的人大多处于这个阶段,在职场上占不小的比例。这种驱动可以把人一路带到相当成功的位置,但是也容易激发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当这个驱动不再有效时,往往空虚和迷茫就会如期而至。
c. 再接下来,当人们认同行为“对自己很重要”时,驱动变成认同调节型。比如,如果得到博士学位对于成为一名学者是必须的,而成为学者是你的人生目标,那你将会比较主动地努力去获得学位。
d. 最内化的外驱就是整合调节型啦。这是指人们觉得工作反映了“这就是我”,职业身份和个人身份完全吻合,职业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兴趣、天赋、价值观和使命感。比如我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这发挥了我擅于沟通、喜欢创造的天性,而且在工作之外,教练的理念也渗透在我和他人的关系中,并反映了我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结果,我现在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长于以前在金融机构的时候,因为马达停不下来!(之所以仍然是外驱,因为行为还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
我曾经有一位学员自大学起就立志投身环保事业,在获得相关的本科、硕士学位后在行业中摸爬滚打了几年,发现自己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创造性”在行业中完全无法施展,令他非常痛苦。他后来转而投入帮助农村创业的公益事业中,在各种商业创新的尝试中忙得不亦乐乎。回头看,在环保行业中工作时,他的驱动更偏向内投调节型,是基于他认同的、对环保的使命感,而只有当他的日常工作真正契合他最看重的核心价值观时,他才完全进入整合调节型。当然,这个对驱动的认知和转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内化不断深入时,你就越来越有可能进入纯粹享受过程的内部驱动状态了!比如我在教练谈话中忘却时间,进入心流,妙不可言,无需任何额外的奖励。
驱动的演变意味着,当我们将驱动逐步内化时,我们工作起来就会越来越主动、越来越带劲儿。于是,理想职业就会变成行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也就是说,你不是为了实现一个事先锁定的理想职业而努力,而是在不断内化驱动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到理想职业的模样!
我的摸索之路
当年的性格/职业测试没有给我指出一条明路,现在当我从驱动演变的视角去回顾自己的职业发展时,我看到了一条清晰的选择脉络。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会计师事务所。虽然我的薪酬很高、工作表现也很出色,但我觉得为追求利润的工作不够“崇高”和“重要”。寻找一个我认为重要的职业成为了我那时的驱动。(企图进入认同调节型。)
想到那些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大学教授,我决定也要成为一名为年轻人指点迷津的教授。于是我申请去美国读会计博士。然而,刚进入博士项目三个月,我十六年学霸生涯所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就碎了一地 — 博士水平的数学太难了!我第一次触碰到了自己学习能力的边界!既然通过读博来当教授的道路走不下去了,面对谋生的需要,回到职场、开始物质积累成为我当时的驱动。(驱动内化失败,职业回到原点,驱动跌回到外在调节型。)
我以不求优秀、但求通过的心态完成了 MBA 的学习,然后进入美国一家著名金融机构。面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我的学习热情被重新燃起。希望证明自己有能力、并重建读博时被摧毁的自信是那时候的主要驱动。(内化到内投调节型)
四年之内,我的能力得到认可,并获得了快速晋升,车子、房子和孩子也都纷纷降临。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其中暴露出的行业问题让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没有意义。想要进入一家机构为我觉得重要的使命而工作成为我当时的驱动。(物质有一定积累,个人价值得到肯定后,再次希望进入认同调节型)
三年后,我进入一家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扶贫为目标的国际机构。我清楚地记得,在新员工欢迎会上,我对自己说,“我终于来到这里了!我将全心服务于它的使命,直到退休!”(成功进入认同调节型)
Source:视觉中国
但几年后,我发现与他人的深层连接以及自由是我非常核心的价值观。虽然我认同机构的使命,但是我的日常工作无法和扶贫对象直接沟通,机构的官僚作风也让我觉得非常受到束缚,这让我十分不开心。我努力转岗,但都因为工作经验不匹配而失败了。我决定自己去创造一个能充分表达自我的职业,这驱使我从机构辞职。基于我在过去这些探索中的自我了解,我发现了自己对教练、写作和教学的兴趣,于是开始尝试。(终于进入整合调节型)
回头看这个过程,当我失去职业动力时,这意味着我内心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这成为我调整职业的动力。当我进入到新的驱动阶段时,我又能投入地工作,直到动力消失时,我又开始下一个阶段的求索。这个调试过程令我越来越了解自己,并逐步达到高度自主的工作状态。
身处困境,你能怎么办?
如果你现在正处于驱动乏力的状态,你可以尝试以下两步:
1. 觉察你目前的驱动状况,了解自己当下的心理需求,是需要收入、别人的认可、价值感还是自我身份认同?根据这个来判断自己接下来需要进入哪个驱动类型。这个觉察的过程可以有效排查“没有动力”的根源,确定调整方案。
2. 采取相应的行动将自己的驱动推动到所需的类型。这个内化的过程可以相当灵活:
最后的话
从驱动的角度去看待职业,你会发现,职业上的自我实现并不在于你是否达到某种理想的职业形式,而是在于你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所做出的大大小小的选择是否在满足内心的需要。
在我的金融职业生涯中,有四年时间我干得动力十足、热火朝天,怀胎九月还夜夜加班,但这种驱动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忽然消失殆尽。
离开金融后,我至今已经干了五年的教练工作,动力仍然强大,但是否就代表这将会是我这辈子一直从事的理想职业呢?未必。
我并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也并不需要知道,我只要确保自己做出的大部分选择在回应内心的驱动力。我完全相信,这些选择必将为我铺就一条理想的职业道路。
我们的线下活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学学士,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国际工商管理硕士,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纪录片拍摄研究生证书。 现为美国职场及生涯教练。曾任美国房地美新产品运营风险管理副总监,世界银行集团下属多边投资担保机构财务官,世界银行集团下属国际金融公司全球房屋金融顾问。 著有《写给孩子的财商启蒙课》一书;青少年杂志《少年时》专栏作者;与Momself平台共同出品线上课程“亲子财商课”,也是其平台“美且有力量女性成长读书计划”导读讲师;(线上)圈外商学院“激励下属”课程讲师
Workshop话题
职业的本质是什么?
职业选择背后的驱动是什么?
什么是能让你获得自我实现的理想职业?
怎样创造理想职业?
从目标到行动
时间:1月30日,6:30 pm - 8:30 pm
地点:New York City(具体地点将通过邮件通知参与者)
本次活动为付费工作坊,报名价格为:
早鸟票(1月24日截止):$15美元
常规票(1月25日-1月29日):$30美元
当日Walk-In(1月30日):$40美元
长按二维码,通过官网报名Workshop:
长按二维码,报名Workshop
我不在纽约地区,本次活动有现场直播吗?
本次活动有现场直播,欢迎其他地区的小伙伴远程参加!直播参与也须付费报名。报名通道请长按上方二维码。
我还有其他问题,如何咨询?
添加小助手为好友,咨询活动: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