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谷歌还是创投?海归适合什么机会?
在开始今天的正文之前,先预告一下即将在本周末举办的「她数据」社群的7月线上活动!这次活动我们请了来自Airbnb、Warner Media、Shopify的三位嘉宾来聊一聊数据科学的职业规划——Individual contributor,还是Manager?
「她数据」7月活动预告
美东时间7月26日晚上7:00PM - 9:00PM
如何规划数据科学职业进阶之路
——IC还是Manager?
报名入口:请滑至本文底部“7月活动流程与报名”
- 嘉宾介绍 -
Rosie Min,现任大型跨国媒体娱乐集团华纳媒体(WarnerMedia)资深数据科学总监(Sr. Director),负责其流媒体HBO MAX的模型,包括Customer Lifecycle, Prospect Value Score, Audience Segment以及Content Evaluation。在加入华纳媒体(Warner Media)之前,Rosie曾在全球最大上市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的数据科学部门任职9年,深耕于媒体、通信、与高科技咨询行业,多次带领团队交付项目,帮助客户用数据科学解决实际问题。她本科毕业于中国对外贸易大学,而后在美国德保罗大学(Depaul)取得计算金融学硕士学位。
Andrea Aho,现任Shopify数据科学经理。Andrea在Shopify拥有四年的数据科学家经历,深谙数据分析行业与数据科学家职位工作。在加入shopify之前,Andrea曾在Eyereturn Marketing担任过3年的程序化广告分析师,有丰富的程序化广告经验。她毕业于加拿大韦仕敦大学艾维商学院,获得HBA学位。
Zhenyu Zhao,现任美国独角兽公司爱彼迎(Airbnb)高级数据科学家(ML/NLP)。Zhenyu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擅长利用Python,Java语言等工具针对具体产品场景开发和部署各种语言模型和基于语言模型衍生的模型。在加入爱彼迎(Airbnb)之前,他曾在微软担任过近三年的数据应用科学家。Zhenyu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与化学系,大学期间曾参加过Kaggle数据科学竞赛并取得亮眼成就。
上月活动回顾
疫情当前,不少海外从业者与留学生都开始思考起了回国发展的各类选项。但是面对中国与欧美不同的职场文化、生活习惯、价值体系,心里又不禁产生很多疑问。
有人说,中国有性别和年龄的“软歧视”你们回来前要三思;有人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狼性文化你们海归适应不了;也有人说,在中国才有朝气蓬勃的奋斗感,而我们年轻时不就该拼搏一下吗。
因此6月底【她数据】组织了一场特别的线上头脑风暴论坛——邀请了5位均有过海外求学与工作经验、但又回到中国(或者是中国企业)的嘉宾,来论一论——海归们到底适合怎样的国内机会?
为了呈现多样化的立场与视角,我们邀请了以下五位海归嘉宾,背景囊括当下国内本土科技大厂,国内海外科技大厂,国内创投新秀,国内科技公司的驻美办公室以及初创公司,分别是:
现任腾讯珠玑产品负责人 Richard Liu
现任Google中国机器学习领域 Analytical Lead Peter Zhao
现任Club Factory增长项目总监 Dunyang Li
现任喜马拉雅海外增长负责人 Julia Zhang
Wehour创始人及CEO Linda Du
海纳百川,嘉宾们从各个角度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海归精英在国内如何做职业选择”的思想盛宴!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以下精彩的分享片段:
Part1-经历分享
1. 是什么契机让你决定回国发展(或是选择服务中国企业)?
Peter原本是想出国申请 phd,在准备申请材料的时候发现罗彻斯特机会没有很多,所以选择留在国内,以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
Richard认为当下中国大厂和独角兽企业完全可以和美国大厂对标,尤其是互联网领域,例如人脸识别技术,中国比美国、欧洲发展的更超前。在国内机会更多,工资更高,接触的项目更多元,机会也更多。而且在美国工作受限于身份,不如在国内方便。
Julia在西北大学kellogg商学院攻读MBA之前已经工作多年,所以找工作时会更多的考虑行业机会、团队靠谱程度以及是否有很高的团队信任度等。她在2015年认识了喜马拉雅的老板,基于对他的信任,加入了目前所在的Head of Growth团队。
Linda本科毕业后在国内有6年的工作经验,在美国先后在亚马逊、雅虎工作多年,比较后认为回国创业机会更多,更倾向于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Dunyang在美国工作两年的时间里充分体验了美国的职场文化,虽然工作、交流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职场天花板的瓶颈考虑以及看到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迅猛发展,所以选择回国,既能在国内工作又保持着美国的工作文化。现在Dunyang选择了国内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又以帮助中国企业出海作为新的职业目标。
2. 中国不同的企业之间,工作文化差异很大,你认为海归整体上更适合先着陆哪种公司?
Linda认为海归第一步是需要厘清自己的职业思维与目标企业体系的匹配性。在回国的初期Linda认为应该先找行业再逐步调整,后来她发现美国多年的工作经验与国内互联网大厂的企业文化并不兼容,因此最后还是选择了咨询公司作为起点,既符合自己的预期也能实现在管理层面走的更高的目标。
Richard表示是否能够在合适的时机找到合适的独角兽企业是海归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大部分海归选择回国的原因是希望能够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转向Manager,但是是否回国能够顺利地转型管理层,不仅看个人能力,还得拼时机和运气。因此如果期待回国实现从IC到manager的转型,应该早早确定回国的时间,逐步地去瞄准自己想要的机会,比如行业、公司、职位等。对于公司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类型,想要稳定的可以去互联网大厂,希望快速成长的可以去小型的创业公司,无论如何,都应该在人生的早期做好决定。
Peter谈到Junior Level的同学应该首先选择一个能够帮助自己快速学习和积累经验的平台。Peter在前两年的工作中,选择了Consulting行业,做了很多小项目;后来又进入了今日头条,接触到了不一样的企业结构和环境,参与了更多有意思的互联网项目;现在就职于Google,平台更大,机会也更多。因此希望得到职场快速成长的同学可以多多关注成长型的公司。
Dunyang建议海归在规划回国计划之前先观望一下国内的情况,不要盲目选择,最好能找到匹配自身专业和行业的对口企业。准备进入职场的萌新可以考虑选择大厂,清晰的组织架构和流程更容易帮助职场新人适应国内的职场环境和工作关系,不太会因为老板个人的喜恶而产生变动性;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可以以自身的兴趣为方向,即时关注行业动态,比如36Kr和虎嗅公布的相关动态,多关注增量大的行业,因为资本和人才都会聚集在这里,未来想跳槽的话选择的公司也会更多。对于归国城市的选择,Dunyang建议多关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尽早选择公司“占坑”,职业发展后期再考虑薪资和位置。
Julia认为文化适应并不应该成为海归选择公司的重要考量,如今大厂的海归多,企业文化上已经越来越贴近硅谷大厂,因此如何找到与自己兴趣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相符的公司最为重要。另外,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海归回国选择公司的标准会不一样,每个人都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做决定,比如考虑在现阶段,什么行业、城市适合,什么业务、模式匹配等等。
3. 你觉得美国职场vs中国职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Linda所在的公关行业有很明显的中美差异,有以下几点感受:1. 在美国,Linda负责的多是美国以外、亚太地区的市场,执行过程中的Market Insight和策略思维都是以美式文化为基础,而在中国,无论是客户群体还是执行思维都会更侧重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2. 美国企业更重视策略的细节和专业度,中国企业更多的关注结果;3. 美国企业的公司管理结构相对扁平化,中国企业大部分员工对老板的上下级观念很重;4. 美国企业的工作节奏没有中国节奏快,中国企业的人员结构更偏向年轻化,20-30岁的年轻人很多。
Richard也观察到了国内企业员工年轻化的现象,不过他认为年轻人多的地方机会更多,年轻人不用论资排辈,可以很快的进入公司管理层,比如字节跳动就有90后的高管。另外,他发现在美国,职场的政治正确文化让大家对职场社交会有很强烈的红线意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中国,尤其是非外企的职场中,女性会遭遇歧视和潜在的性骚扰却很难有途径得到强有力的维权,职场规范化治理还有待提高。
Julia对于美国职场中的work life balance文化印象深刻,在美国大家的工作时间很有弹性,项目进行时,即时调整自己的时间满足工作需求即可,工作氛围相对轻松,而且内部会经常举办一些活动,很关心员工的心理状态。但是在国内,很多企业会强调竞争意识,无论是对外还是企业内部,容易产生一定的压力。
Part2-快问快答
对于海归回国,网上盛传着许多的“迷思”。针对这些“迷思”,五位嘉宾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1. 在美国没有太多有效工作经验的海归,回国之后会和本地人一起竞争,拿到的工资可能会比平均工资高一点但是不会太多。近几年更是没有求职优势了。
请问是这样吗?
2. 在美国有靠谱的工作经验,比如是个小manager,回国给了一个大manager的职位,这样的人事业发展前景会比在美国更好。
请问是这样吗?
3. 国内工作强度是美国的2倍,无论大小公司加班是常态,如果特别在乎work life balance需要谨慎考虑。
请问是这样吗?
4. 要回就在35岁之前回,否则回去之后也是受罪,生活习惯改不了。
请问是这样吗?
5. 在工作5年经验内,在美国的收入远比国内好很多。但是如果人到中年,职业希望迈向中层的时候,大家的净购买力基本上就差不太多了。
请问是这样吗?
6. 工程师在国内得不到尊重,因为国内现在依然是一个熟人社会,而码农其实就是一个高级技工。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会资源可以调动。因此在国内的地位会比美国低很多。
请问是这样吗?
7. 海归的女性远远少于海归的男性,因为中国职场整体上没有美国职场对女性这么友好。
请问是这样吗?
8. 请问和你职位相当的同事里,是否男性多于女性?
Part3-观众提问
Q1: 现在选择回国的话,行业风口有哪些?
数据行业可以看看科技媒体,比如36Kr,IT桔子等;电商除了可以关注淘宝京东之外,快手、抖音、小红书都是很好的引流电商的平台;电子烟、茶饮、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等,都有很多不错的做电商的企业
Q2: 工作前五年和五年之后中美工资差异大吗?
前五年中美工资差异并不太大,工资水平更取决个人经验和背景;职业发展后期如果往管理走的话,有股票的人在美国工资会多一些,不过在美国可能很难去核心岗或管理岗。
Q3: 应届毕业生是应该立刻回国,还是工作几年再回国?
在美国受到身份的限制,可能找到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长期喜欢的,在国内可以有很多时间去摸索自己最喜欢的领域,所以做选择之前要对自身的兴趣做一个评估,衡量一下是否合适留美。另外职场新人能否进入一个帮助成长、学习的团队很重要,好的团队能很好地指引你更好的发展。
Q4: 我现在在一个4A agency做媒体策划(2年经验),但是国内的媒体渠道和美国的媒体渠道很不同,而且我自己积累的“人脉”也都是在美国,可以说国内的相关工作和美国的工作经验并不是完全对口,这样的情况下,海归的优势在哪里?
有这样的工作经验其实回国后能够很快的学习和适应。但是需要注意考虑国内4A公司的加班文化以及略低的薪资待遇,对于有海外经验的人来说,最好可以在海外提升自己的职位后在回国。
Q5: 现在做data analyst,感觉挺螺丝钉的,觉得不能看到big picture。这样的情况有什么建议?
在国内做数据分析还是很受尊重的,有了数据分析的思维,如果往机器学习和AI方向转型,会比data analyst和modeler有更好的发展。另外,职业发展后期技术性的工作也需要学会管理,懂得带领团队做业务,也可以往战略、运营方向发展。
Q6: 对于不想做hard core的data science/machine learning,而就是写sql的analyst来说,回国求职会有在薪资上有瓶颈吗,海外工作的经验会体现出哪些优势,国内可以对标哪些岗位?
如果你是一个螺丝钉,主要负责一个具体的问题,那是有瓶颈的。但如果你有更多的exposure,薪资也相对不一样。数据分析底层能力是相通的,从海外归来对业务会有不同的理解或独到的见解。Analytics不是只写代码,重要的是在商业中看到敏感的点,并想办法解决。国内可以对标的岗位:数据分析师,商业分析师,战略分析等,核心是基于数据帮客户解决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倾向data driven。
Q7: 没有管理经验,如何转型管理?换环境的同时又换管理岗,会不会要的太多?从美国非管理岗到管理岗的挑战?
不存在要得太多,换环境时也可以转管理。现在不是管理岗,要申请管理岗的话,可以包装自己,比如项目管理的经验,展示自己对别人的leadership的经验。还有带新人,带intern,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有没有帮他设定目标等等。Individual Contributor和Manager的思维不一样,Manager更需要有团队的思维。客观环境看,跳槽肯定没有内部晋升顺利,需要自己去等待、观察、猎取机会,比如如果看到国内企业JD上需要有海外开发经验的管理岗时,就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去申请,但如果企业是注重国内管理经验的话,还需要等待合适自己的机会,不要盲目选择。
7月活动流程与报名
活动时间与流程:
美东时间周日7月26日晚7pm-9pm(美西下午4pm-6pm;北京时间周一7月27日上午7am-9am)
7pm - 8pm: Panel Discussion
8pm - 8:30pm: Q & A
8:30pm - 9pm: Virtual Networking
本次线上分享语言为英文
本次活动有两种报名方式:
1. 加入「她数据」Annual Pass成为会员。只需年费50刀美元,平均每天只有1毛钱,就可以畅享全年活动,坐拥行业顶尖人脉!报名后,即可免费参加本次活动。
2. 如果你只是想单独报名本次活动,则常规报名费用为20刀美元,早鸟票15刀美元(早鸟票将于美东时间周三 7月22日截止)
报名成功后,与会人员将在活动开始前24小时内收到远程会议直播链接。(中国地区用户无需翻墙。)整场活动在远程会议室上线上进行。活动后有回放视频。
对于Annual Pass全年畅享会员,将进入专属会员群,免费畅享接下来12个月的每一场线上及线下活动。
报名链接:
点击"Add to Cart“按钮报名「她数据」Annual Pass,畅享全年超值活动:
或者点击下方链接,单独报名本次活动(早鸟15刀,7/22截止,仅单次活动):
https://www.eventbrite.com/e/icmanager-tickets-113941520154
关于「她数据」
自诞生于2018年年末起,「她数据」在美国逐渐建立了影响力,在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等主要城市举办了14场线下活动——平均每月一场活动。我们吸引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作为演讲嘉宾参与活动,分享职业经历与行业机会,行业覆盖科技、电商、传媒、社交、医疗、时尚、金融、娱乐等。嘉宾中不乏各大知名公司的总监与总裁。
2019年,作为演讲嘉宾出席「她数据」活动的行业领袖们包括:
数以千记的「她数据」社群成员通过每个月的线下活动沉淀行业讯息与求职资讯,第一时刻了解各大公司数据分析团队的职位开放与内部信息。「她数据」成员利用活跃的求职资讯与成员间内推资源获得快速的职业飞跃与职场晋升。
对于希望从其他行业转型到数据分析领域的人们来说,「她数据」更是不可或缺的行业课堂与人脉圈。高效迅速地了解行业需求建立行业人脉,快速转型理想的职业。
「她数据」Annual Pass全年畅享计划是我们在2020年推出的全年活动优惠方案,只需年费50刀,就可以参加一整年的所有活动。简单计算一下,如果每次活动都单独报名,那一年需要大约400+刀的活动费用,是50刀Annual Pass的8倍多。据统计,「她数据」活跃会员每年平均参加5-6次活动,比起每次单独报名,购买Annual Pass显然是更为经济的选择。
现在就报名「她数据」Annual Pass:
如果你还有任何问题,别忘了联系小助手Kim进行咨询哦!
小助手(微信ID: yvonne91_wsn)